最早的氧化沟为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帕斯韦尔(Pasveer)氧化沟,在沟道转弯处采用竖轴表面曝气器,在一侧沟道上设有横轴转刷曝气器,取得曝气与搅拌两个作用,二沉池与之分建;1960年,一种结构更为紧凑的奥贝尔(Orbal)氧化沟在南非被开发和使用,后被Envirex收购,成为美国US Filter公司的一项专利;20世纪60年代荷兰DHV公司开发了使用广泛的Carrousel氧化沟,除了能获得较高的BOD5去除效率,同时还能达到部分脱氮除磷的目的;80年代初,美国开发了将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氧化沟中的合建式氧化沟——BMTS型,并发展成现在所说的一体化氧化沟;此外,还有目前常用的多沟交替式氧化沟(双沟DE、三沟T型)等等,形成了颇为庞大的氧化沟家族。 不论哪种氧化沟,一般来说都具有以下特征:
① 池体狭长,(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);池深度较浅,一般在2米左右; ②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,竖轴、横轴曝气器都可以; ③ 进、出水装置简单; ④ 氧化沟呈完全混合、推流式;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(0.40.5m/s),由于流速高,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,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; ⑤ BOD负荷低,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,处理出水水质良好; ⑥ 对水温、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; ⑦ 污泥产率低,剩余污泥产量少; ⑧ 污泥龄长,可达1530d,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6倍; ⑨ 世代时间很长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在反应器内得以生存,从而使氧化沟具有脱氮的功能。
版权所有: 北京瑞斯派克仪器仪表科技发展中心 Copyright @ 2003
地址:西三旗硅谷先锋东一里1-3-403 邮编:100096
电话: 010-82914172 010-82914185 传真:010-82914185
服务专线:13522865986
备案号:京ICP备05062190号